活血祛瘀,养血安神,凉血消肿
理气、健脾、燥湿、化痰。
温中止痛,辟秽和中,理气活血,祛风除湿。
可理气,疏肝,和胃,止痛,化痰;
理气止痛,除湿解毒。
止痛,行气活血,抗菌消炎。
祛风解毒,舒肝理气。利湿,疏肝。
健胃导滞,利湿消肿。
通阳散结,行气导滞。用于胸痹心痛,脘腹痞满胀痛,泻痢后重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温中,补阳,理气,散结。 1.通阳散结(胸痹心痛)用治寒痰阻滞、胸阳不振之胸痹证,常与瓜萎、半夏配伍为用,如枳实薤白桂枝汤、瓜蒌薤白半夏汤、瓜蒌薤白白酒汤等;用治痰瘀胸痹证,可与丹参、川芎等同用。为用治胸痹之要药。薤白,味辛则能散结,散就能够使滞留在体内上焦(肺、肝等)的寒湿消失;味苦则降,使滞留在体内下焦(膀胱、肾、大肠等)的寒湿下行,所以能够通阳散结。 2.行气导滞(脘腹胀痛,泻痢后重)用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症,可与高良姜、砂仁等同用;用治胃肠气滞之泻痢、里急后重者,多与木香、枳实等配伍共用。 3.理气宽胸:用于胸痹心痛彻背、胸脘痞闷、咳喘痰多等。肺病源于气血逆行,浊气不降,所以胸膈闭塞,肠病则陷,清气不升,所以肛门重坠、泄泻。 4.发散解表:薤白除寒热,去水气,适用于各种疮疖,将薤白捣碎外敷即可发散解表,用于风疹、水痘等皮肤病症。 5.补虚解毒:据医学经典《本草图经於己载,薤白可以“补虚,解毒”,温补助阳道,用于脚气、难产、白带异常等病症。 薤白图片
温中,下气,消谷,杀虫,散寒。
散寒,理气,止痛,截疟。
理气,消胀,通气行滞。
疏肝理气,宽中,化痰。用于肝胃气滞,胸胁胀痛,脘腹痞满,呕吐噫气,痰多咳嗽。 用法用量:3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理气,消痰,利膈,疏肝解郁。 香橼图片
疏肝、止痛。
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用于肝郁气滞,胸胁胀痛,疝气疼痛,乳房胀痛,脾胃气滞,脘腹痞闷,胀满,疼痛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。 用法用量:6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理气,解郁,止痛,调经,疏肝,消肿。 1、理气,助消化 中医认为香附有缓解肝郁气滞,胸、胁、脘腹胀痛,消化不良的功效,自古以来就是行气解郁的良药。 2、抗菌 香附所含的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,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。 3、降压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,香附总生物碱、苷类、黄酮类和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,并且有明显的降压作用。 4、疏肝解郁(肝郁气滞证)用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胀痛等症,宜与柴胡、枳壳等配伍为用,如柴胡疏肝散;用治气、血、痰、食、湿、热诸郁所致的胸膈满闷、吞酸呕吐等症,宜配伍川芎、苍术、栀子等同用,如越鞠丸;用治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,多配以高良姜同用,如良附丸;用治寒滞肝脉之寒疝腹痛,每与吴茱萸、小茴香等配伍同用。乃疏肝、行气、解郁之要药。 5、调经止痛(月经不调,痛经,乳房胀痛)用治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、痛经等,如四制香附丸;或配以当归、川芎等药同用。李时珍称其为“气病之总司,女科之主帅”。本品为妇科调经之要药。 香附图片 醋香附图片
清热利湿,行气止痛。
解暑、清热、理气、止咳
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用于寒凝气滞,胸腹胀痛,气逆喘急,膀胱虚冷,遗尿尿频,疝气疼痛,经寒腹痛。 用法用量:6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温肾,散寒,行气,止痛,消肿。 1.行气止痛(寒凝气滞胸腹诸痛证)用治胸胁腹痛或少腹冷痛等,常与香附等同用;用治脘腹胀痛,可配伍木香、青皮等同用;用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、少腹痛引睾丸等症,可与小茴香、木香等配伍为用,如天台乌药散。 2.温肾散寒(尿频,遗尿)用治肾阳不足、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数、遗尿等症,常与益智仁、山药同用,如缩泉丸。 乌药图片
理气止痛,和胃消食,益肺固肾。
散寒,止痛,敛疮。
清热化痰,消积,行气止痛。
消炎止痛,健胃行气。
行气温中,开胃止痛。用于寒凝气滞,胸膈不舒,胸痹心痛,脘腹疼痛,呕吐食少。 用法用量:2~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调中,散寒,顺气,安神定志。 用治寒凝气滞之胸腹泠痛症,常配伍白豆蔻、丁香等同用; 用治寒凝气滞之胸痹绞痛症,可配以延胡索、髙良姜等同用; 用治胃脘冷痛、少食呕吐症,可取本品研末后,以干姜汤泡服,或与沉香、砂仁等同用。 本品辛散温通,气味芳香,善理脾胃,调肺气,利胸膈,偏于用治胸膈气滞病证。 檀香图片
健脾和胃,行气止痛,安胎。用于胸胁、脘腹胀痛,呕吐泻痢,胸胁挫伤,岔气作痛,胎动不安。 用法用量:3~9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健脾,驱虫,和胃,调气解郁,止痛安胎;用于胸腹胀满疼痛,慢性胃炎,胃肠功能紊乱,呕吐泄泻,慢性肝炎,痢疾里急后重,蛔虫病等症。
祛风湿,生肌,理气活血,健脾胃,消炎镇痛。
暖胃,镇呕,行气止痛。
清热利湿,化痰止咳。
行气止痛。
通经活络,理气化湿。
理气,止痛,强筋骨,除风湿,明目。
温中,理气,止痛,温胃散寒。
行气,利水,消食,清热,活血下乳。
行气活血,通络止痛。用于脘腹刺痛,风湿痹痛。 用法用量:3~6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祛湿,理气,行气化湿,活血止痛,利水消肿;
滑肠,疏肝,利五脏。
行气活血,健脾,止咳。
温中散寒,祛风止痛,舒肝理气。
降逆止呃。用于呃逆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理气,降气,止呃,止咳,清热。 柿蒂图片
舒肝解郁,行气止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