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血止血。
收敛止血。
止血。
散瘀止血,消肿止痛。
理伤,止血。
止血,敛疮。
清热解毒,化湿消滞,祛瘀消肿。
可清肝、便秘、防中风、降血压、降火败毒、凉血止血;用于便血、痔血、血痢、崩漏、吐血、衄血、肝热目赤、头痛眩晕等症。 1、清热降压 槐米性寒,可降火败毒,具有良好的清热降压作用。泡茶饮用效果更佳。 2、抗炎,抗病毒 槐花含芸香苷,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及鞣质,有抗炎作用,对病毒及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。 3、止血 槐米中所含芦丁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功效,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,防止因毛细血管脆性过大,渗透性过高引起的出血、高血压、糖尿病,服之可预防出血。
凉血止血,清肝泻火。用于便血,痔血,血痢,崩漏,吐血,衄血,肝热目赤,头痛眩晕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肝、明目、凉血、止血、泻火。 1.凉血止血(血热出血证)用治下部血热出血证。用治新久痔血,常配伍黄连、地榆等同用;用治血热便血,常与地榆、栀子等配伍共用。本品善于清泄大肠之热而达止血之功。 2.清肝泻火(目赤,头痛证)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的头胀头痛、目赤眩晕等症。可单味煎汤代茶饮用,或与夏枯草、菊花等配伍同用。 槐花图片 炒槐花图片
化瘀止血。用于咯血,吐血,外伤出血,跌扑伤痛。 用法用量:4.5~9g,多研末服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化瘀,止血,理气,明目。 花蕊石图片
清热泻火,凉血止血。用于肠热便血,痔肿出血,肝热头痛,眩晕目赤。 用法用量:6~9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热,泻火,清肝,凉血,止血。 与槐花相似,但止血作用不及槐花,清降泄热之功较强,并能润肠,善止痔血、便血,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。 槐角图片
治毒蛇咬伤,犬咬伤,跌打损伤,痈肿,外伤出血。
养血、止血、清热、解毒、凉血、消肿。
健脾,化瘀,止血。
止血活血,通淋。
接骨;解毒。治骨折,河豚鱼,木薯、菠萝中毒
凉血,止血,接骨,解毒消肿。
清热,凉血,化瘀,止痛。
散血,止血,行气,调经。
止血消肿。
可润肺、抗癌、降血压、滋阴益胃、补气强身、补血止血;用于肠风、血痢、小便淋血、崩漏、痔疮等症。
散瘀止血。
活血化瘀;止血止痛。主骨折;跌打伤痛;外伤出血;胃肠出血;尿血。
消肿,止血,解毒。
清肺止咳;散瘀止血。主肺热咳嗽;肺痈;积聚;乳吹;脱肛;子宫脱垂;吐血;尿血;外伤出血
可消炎,解毒,固肝,利胆,利尿,祛瘀,降压,降血压,清热利湿,凉血止血;用于淋巴结核、肾虚、扁桃腺炎、赤白带、血崩、咽喉痛、瘰疬、肺炎、破伤风、妇女白带、急性黄疸型肝炎等症。
可养血,止血,行气,活血;用于痛经,血崩,咳血,产后血瘀腹痛,血气痛,血崩,止渴,解暑等症。 全草:味甘、辛,性平。入肝经。根:味淡,性温。
凉血,止血。
祛风利湿,止血。
清肺止咳;健脾利湿;活血止血。
调经;止血。
利尿;通淋;止血。
止血。
平喘,利尿,通络,止血。
清热凉血,生血止血,解毒消肿。
祛风除湿,清热止痛。
止血。
止血生肌。
收敛止血,散瘀,清热解毒。用于衄血,咯血,吐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肺热咳嗽,咽喉肿痛,热毒疮疡,水火烫伤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适量,研粉敷患处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散瘀,收敛,止血,清热,解毒;用于咯血,吐血,便血,外伤出血,崩漏,咽喉肿痛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