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血解毒,杀虫敛疮。
温经止血,温中止痛。用于阳虚失血,吐衄崩漏,脾胃虚寒,腹痛吐泻。 用法用量:3~9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温经止血,温中止泻。 炮姜图片
止血。
止血,化瘀,通淋。用于吐血,衄血,咯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经闭痛经,胸腹刺痛,跌扑肿痛,血淋涩痛。 用法用量:5~10g,包煎。外用适量,敷患处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凉血,止血,活血,化瘀,通淋,利尿。 1.止血(出血证)用治外伤出血与呕血、衄血、咯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及皮下出血等,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。本品行血止血,又收敛止血,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,为止血行瘀之良药。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,有无瘀滞,皆可应用,但以属实夹瘀者尤为适宜。 2.活血化瘀(瘀血痛证)其生用性质滑利,有活血通经,消瘀止痛之功用,凡经闭痛经、产后腹痛及心腹疼痛、跌打损伤等瘀血作痛者皆可使用,尤为妇科所常用。用治跌打损伤,可单取本品研末,以黄酒送服;用治心腹疼痛、产后瘀痛及痛经,常配以五灵脂同用,如失笑散。 3.利尿通淋(血淋,尿血证)用治血淋、尿血,多与生地黄、冬葵子等配伍同用。
收敛止血。
收敛止血,化瘀。用于吐血,咯血,龃血,尿血,崩漏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止血,凉血,散瘀,清热生津。 藕节图片
止血,解毒。
止血,止痢。
蠲痹,截疟,敛疮。
止血生肌。
活血化瘀,止血,解毒。
去瘀,止血。
可凉血,止血,清热,利湿,利尿,解毒,益脾胃,消积杀虫;用于吐血,衄血,血痢,创伤出血,疟疾,胃病,肾炎,肠炎,眼疾,黄疸,水肿,淋浊,咽痛,喉痹,痔疮,丹毒,蛇咬伤等症。
可补肝益肾,凉血止血;用于肝肾不足、头晕目眩、须发早白、吐血、咯血、便血、血痢、崩漏、外伤出血等症。
补气养血,润肺止咳,止血,降压,抗癌。
止血,消肿,清肺,利小便。
活血止血,消肿止痛。
止血生肌,理气止痛。
化瘀止血,清热利尿,解毒消肿。
清热拔毒,止血,调经。
止血生肌。
凉血止血。
收敛止血,生肌,接骨。
散血,止血。
清热利湿,活血止痛。
消肿止痛,散瘀止血,续筋接骨。
祛湿,凉血止血,解毒消痈。
清热止血。
止泻,止血,解毒。
可止血,止咳,化痰,健脾,降血压,宁心安神,润肺和胃,补中益气,散瘀消肿;用于反胃不舒,乳妇奶少,脚气,肺燥咳嗽,大便燥结等症。 花生米:味甘,性平。入脾、肺经。花生种皮:味甘、微苦、涩,性平。花生壳:味淡、涩,性平。花生油:味甘,性平。枝叶:味甘、涩,性平 花生炒吃可燥火行血,开脾胃。花生盐煮食,可养肺,治肺痨。
可凉血,止血,生肌,消肿,止痛,消炎,解毒;用于吐血,咳血,刀伤出血,胃痛,热毒,蛇伤,关节痛,咽喉肿痛;乳痈,疔疮,溃疡,烫伤等症。
止血,定痛,理气,化湿,行气散结。
止血。
解毒燥湿,杀虫补血。用于黄肿胀满,疳积久痢,肠风便血,血虚萎黄,湿疮疥癣,喉痹口疮。 用法用量:0.8~1.6g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燥湿化痰,消积杀虫,止血补血,解毒蚀疮止痒、催吐。
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。
止血消炎,止泻镇痛,解毒消肿。
止血消肿、补脾养血。
收敛,止血,止泻。
主损伤呕血,血淋,崩漏下血,天泡湿疮,疥疮瘙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