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敛,止血,止咳。
可利湿,利胆,泻火,抗菌,通便,消肿退黄,健脾开胃;用于急性肝炎,慢性气管炎,肺热咳血,大便秘,痈肿,头虱白屑,疥疮,顽癣,皮肤病,肛周炎,无名肿毒,淋浊,黄疸等症。
清热;凉血,止血,解毒。
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
止血生肌敛疮。
祛瘀,止痛,通窍。
止血,祛风,除湿,止痛,杀虫。
止血,活血,止泻,清热解毒。
收敛止血,化瘀,利尿。用于吐血,咯血,衄血,血淋,尿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小便不利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消肿,止痛,收敛止血,化瘀利尿。 1.收敛止血(出血证)用治各种出血证,可用治咯血、衂血、呕血、血淋、尿血等出血证。既可内服,又可外用。若用治咯血、呕血,可与花蕊石、三七等同用,如化血丹;若用治血淋,宜与蒲黄、生地黄等同用;用治便血,常与地榆、槐花等配伍为用。本品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。 2.化瘀利尿(小便不利)用治瘀滞小便不利之证。本品苦降下行,能祛瘀通窍而利小便,每与滑石同用。 血余炭图片
止血,化瘀,利尿,生肌。
止血,调经,祛痰止咳。
消肿止痛,活血止血,催吐。
收敛止血,截疟,止痢,解毒,补虚。用于咯血,吐血,崩漏下血,疟疾,血痢,痈肿疮毒,阴痒带下,脱力劳伤。 用法用量:6~12g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收敛、凉血、止血、补虚、解毒、截疟、止痢。 1.收敛止血(出血证)用治全身各部位的出血证,无论寒热虚实,皆可使用。若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,常配以生地黄、侧柏叶等同用;若虚寒性出血证,多与党参、熟地黄、艾叶等益气养血、温经止血药配伍。本品药性较为缓和。 2.补虚(脱力劳伤)用治脱力劳伤、神疲乏力,常与大枣同煮,也可与补益气血的党参、熟地黄等同用。本品具有补虚、强壮之功。 3.止痢(腹泻、痢疾)用治血痢及久泻久痢,既可单用,又可配伍其他止泻痢药物同用。 仙鹤草图片
活血,止血,调经,通乳,消肿,止痛。
凉血止血,清热利湿。
凉血活血,消肿止痛。
治吐血,痔血,血崩,带下,泻、痢,遗精,腰痛,疟疾。 ①《本草拾遗》:"根皮:主子死腹中不下,破血杀虫毒,卒下血,妇人赤带下,久患痢,不问赤白脓血,腹痛,并浓煮服之。" ②《草木便方》:"根:固精。" 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吐血,痔出血,赤白带下,月经不调,跌打损伤;止遗精,疗虫牙痛及肾亏劳伤。"
止血,活血,凉血解毒。
活血止血,消炎止痛,清热解毒,止痢。
清热利湿,收敛止血,凉血解毒。
散瘀,止血,消肿解毒。
止血,续筋,祛风除湿,消肿止痛。
凉血止血,散瘀解毒消痈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血淋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。 用法用量:5~12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凉血、止血、祛瘀、消肿。 1.凉血止血(血热出血)用治血热妄行所引起的呕血、齟血、尿血、便血、崩漏等症,每与大蓟、侧柏叶等配伍共用;或取单品捣汁饮服,以鲜品为佳。因其兼能利尿通淋,故尤善治尿血、血淋,可单味应用;或配伍生地黄、滑石等同用,如小蓟饮子。 2.清热解毒(热毒痈肿)用治疮痈肿毒,可取本品捣汁外敷患处,也可与金银花、连翘等同用。 小蓟图片
镇痉,利尿,止血,止咳,调经。
可凉血,止血,清血,解毒,清热,利尿,滑肠;用于便秘,痢疾,阑尾炎,便血,小便短涩,疔疮,斑疼等症。
利尿消肿,调经活血。
清热解毒;止血。
止血,祛风湿,舒筋络。
止血,化痰,利水,润肺,补血。
补肺止肌,化瘀止血。
收敛止血。
清热利湿,活血止痛,消痈肿。
清热解毒,消积,止痢,止血。用于肠炎,细菌性痢疾,阿米巴痢疾,小儿疳积,肝炎,疟疾,吐血,衄血,尿血,便血,子宫出血;外用治痈疖疮疡,外伤出血,湿疹,皮炎,毒蛇咬伤;月经不调,崩漏。 ①《东北药植志》:止血。 ②《黑龙江中药》:用于月经不调,妇女血病。 ③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治月经不调,崩漏,肺结核咯血,尿血。
止血,散瘀,解毒,化痰,行气止咳,活血续伤,祛风除湿。
清热解毒,止血消肿。
清热,止血,散瘀,补脾,补阳。 铁树叶图片
清热,止血,散瘀,下痰。
止血生肌。
祛风活络,止血,生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