滋阴、补虚、凉血、软坚。
开胃、理气、化痰、止咳。 澳柑图片
益气、补虚。
补肝肾,强筋骨,祛风湿。 寄生图片
收敛止血。用于便血,崩漏,产后血晕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坠痰下气,平肝镇惊。用于顽痰胶结,咳逆喘急,癫痫发狂,烦躁胸闷,惊风抽搐。 用法用量:多入丸散服,3~6g;煎汤10~15g,布包先煎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养心安神、补血、滋阴润燥。
镇心,安神,解毒。治惊痫,癫狂,心悸,疮毒。 ①《药性论》:"主小儿惊伤,五藏风痫,失志,镇心,安魂魄。" ②《海药本草》:"主癫痫风热,上气咳嗽,伤寒肺损吐血,骨蒸劳极作渴.主利五藏邪气,补心,并入薄于丸、散服。" ③《本草蒙筌》:"除邪杀毒,却热驱烦,安魂魄,养精神,坚骨髓,和血脉,禁癫狂疾走,止惊悸风痫。幼科药作锭丸,必资此以为衣饰。" ④《本草经疏》:"磨细屑,挑开疔疮头上,没入,能拔疔根。" ⑤《本草再新》:"舒肝气,定心智,安魂魄,滋肾水,行经络,利关节,破积消疽,治小儿惊痫、痘疮诸毒。"
消食导滞。用于食积不消,泻痢后重。 用法用量:3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焦槟榔图片
收涩止血。用于便血,崩漏,产后血晕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化痰、软坚、清热。
健脾、益气、开胃。
滋阴补肾、健脾暖胃、明目活血。
补肾健脑,通经,通乳,利尿。用于耳鸣健忘,经闭乳少,热淋,石淋。 用法用量:2~6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镇静安神,清热解毒,消疳。
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。 用法用量:9~3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散寒气、通血脉。
养心安神,清肝明目。
散瘀,止痛,止血,镇惊安神,利水通淋。 1.镇惊安神(心神不宁,惊风,癫痫)用治心神不宁,心悸不寐,健忘等症,常与石菖蒲、远志等同用,如琥珀定志丸;用治心血亏虚,惊悸怔忡,夜卧不宁,常与酸枣仁、人参等同用,如琥珀养心丸;若用治小儿惊风,可与天竺黄、胆南星等同用。 2.活血化瘀(瘀血痛证)用治血瘀气滞之痛经、闭经,可与当归、莪术等同用;若用治心血瘀阻,胸痹心痛证,常与三七同用,研末内服;用治癥瘕积聚,可与三棱、鳖甲等药同用。亦可用治疮痈肿毒。 3.利尿通淋(淋证,癃闭证)用治多种淋证、尿频、尿痛及癃闭小便不利症,单用有效。用治石淋、热淋,可与金钱草、海金沙等同用。因琥珀能散瘀止血,故尤适宜用治血淋。近年有人用琥珀研末吞服,以用治石淋伴血尿者,有一定疗效。 琥珀图片
补益镇静。
除风补脑。治头闷目眩。
黑风散清热解毒,息风,扶除风湿。
解郁安神,活血消肿。用于心神不安,忧郁失眠,肺痈,疮肿,跌扑伤痛。 用法用量:6~12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解郁,安神,活血,消肿,抗肿瘤。 合欢皮图片
解郁安神。用于心神不安,忧郁失眠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理气,安神,通络,解郁、养血、滋阴补肾、清心明目。 合欢花图片
清热化痰,止咳,散结。用于热痰咳嗽,瘰疬痰核,痈肿疮毒。 用法用量:3~9g,研粉冲服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拔毒,除脓,去腐,生肌。用于痈疽疔疮,梅毒下疳,一切恶疮,肉暗紫黑,腐肉不去,窦道瘘管,脓水淋漓,久不收口。 用法用量:外用适量,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养心安神;消食;止咳;解毒;止痒。
滋阴,养血,止血。用于阴虚潮热,骨蒸盗汗,腰膝酸软,血虚萎黄,崩漏带下。 用法用量:3~9g,烊化兑服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滋阴养血,止血。
温肾益精,壮阳。
补肾、益气、养血。
解肌退热,生津止渴,透疹,升阳止泻,通经活络,解酒毒。用于外感发热头痛,项背强痛,口渴,消渴,麻疹不透,热痢,泄泻,眩晕头痛,中风偏瘫,胸痹心痛,酒毒伤中。 用法用量:10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;外用生肌敛疮。用于脘腹虚痛,肺燥干咳,肠燥便秘,解乌头类药毒;外治疮疡不敛,水火烫伤。 用法用量:15~3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 用法用量:10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利水渗湿、健脾补中、宁心安神。 1、利尿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,而药性平和,利水而不伤正气,自古以来就是利水渗湿要药。 2、健脾、止咳、化痰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,又具健睥作用,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聚化生痰饮之症,具有治疗作用。 3、抗癌 茯灵有抗肿瘤作用,临床常用来治疗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鼻癌、舌癌、乳腺癌、 膀胱癌、肺癌等。 4、利水渗湿(水肿,痰饮)用治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,常与泽泻、猪苓等药同用,如五苓散;用治脾肾阳虚之水肿,可与附子、生姜同用,如真武汤;若水热互结,阴虚之小便不利、水肿,当与阿胶、泽泻合甩,如猪苓汤;用治痰饮之目眩心悸,多与桂枝、白术等配伍同用,如苓桂术甘汤;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,宜与半夏、生姜合用,如小半夏加茯苓汤。本品药性平和,既可祛邪,又能扶正,利水而不伤正,对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皆予适宜。且通过渗泄水湿,使湿无所聚,痰无由生,又常用治痰饮证。 5、健脾补中(脾虚诸证)用治脾胃虚弱之倦怠乏力、少食便溏,常与人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四君子汤;尤适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,可与山药、白术等配伍为用,如参苓白术散。 6、宁心安神(心悸不寐)用治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之心悸、不寐、健忘,多与黄芪、当归等同用,如归脾汤;若心气虚弱之心神不宁,常与人参、远志等配伍,如安神定志丸。 茯苓图片
平肝安神。
宁心,安神,利水。 茯神图片
安神;止痒。
柔肝息风,镇心安神。
益气健脾;养心安神;解郁和血。
宁心安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