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风,活血,止痛。
清热解毒。
清热解毒,祛风除湿,消肿,止痛,止痒。
祛毒,生肌。
益肝和脾,滑肠。
止汗,催产,去虫。
活血化瘀,消食,通乳。
清热化痰,消肿止痛。
消肿拔毒,排脓生肌。
利尿通淋,活血通经。用于热淋,血淋,石淋,小便不通,淋沥涩痛,经闭瘀阻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热,利尿,活血,通经,消肿。 1.泌尿系统感染益母草15g,黄柏、木通、车前子、篇蓄、瞿麦、栀子各10g,甘草6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杨有风以复方益柏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,疗效较好。具有清热解毒,利尿通淋的功效。 2.急性肾炎石韦30g,瞿麦10g,侧柏、大枣各15g,甘草6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林家树以石瞿甘侧大枣汤治疗急性肾炎,疗效确切。具有利水消肿、活血止血的功用。 3.慢性前列腺炎川棟子、川牛膝、刘寄奴、桃仁、甘草、黄柏、小茴香各10g,薏苡仁、白芍各20g,败酱草30g,熟附子3g,瞿麦、延胡索各15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余惠民以清利理化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,疗效较好。 4.尿路结石金钱草50?75g,三棱、莪术、鸡内金、赤芍、红花、牡丹皮、车前子、桃仁各15g,瞿麦、滑石、丹参各20g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张琪以自拟消坚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,特别是结石部位髙、体积较大者疗效较好。 5.湿热型小儿腹泻篇蓄、瞿麦、车前子、滑石、党参、赤苓、白术、莲子肉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白头翁各7.5g,木通、生甘草、黄连各5g,通草、罂粟壳各3g,木香2g。水煎,6个月以下患儿分6日服;1岁以内分4日服;1岁以上分2日服,每日服3次。宋从有以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,疗效较好。 6.内耳眩晕症瞿麦、地龙、葛根各20g,石菖蒲15g,升麻6g,蜈蚣2条。水煎服,每日1剂。程指明以瞿龙汤治疗内耳眩晕,疗效确切。 瞿麦图片
泻下逐水,破血消癥;外用疗癖蚀疣。用于二便不通,水肿,痰饮,积滞胀满,血瘀经闭;外治顽癣,赘疣。 用法用量:0.5~1g,多入丸散服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
熄风止惊,解毒消肿。
舒筋活络,止痛。
解热行气,除湿消疹,解毒,杀虫。
补肾阳,益精血。
清热解毒,消肿,止血。用于赤痢热泻,肺热咳嗽,痈肿瘰疬,口舌生疮,血热吐衄,痔疮出血,蛇虫咬伤。 用法用量:5~10g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热,止血,解毒,消肿。
活血祛瘀,生肌,收敛。
止咳、祛痰、平喘。
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用于肝风内动,痉挛抽搐,小儿惊风,中风口?,半身不遂,破伤风,风湿顽痹,偏正头痛,疮疡,瘰疬。 用法用量:3~6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祛风,止痉,通络,解毒,散结。 1.熄风止痉(痉挛抽搐证)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、痉挛抽搐,每与蜈蚣同用,如止痉散。若小儿急惊风之高热、神昏、抽搐,常与羚羊角、钩藤等清热熄风药同用;小儿慢惊风抽搐,多与党参、白术等配伍为用。用治痰迷癫痫抽搐,可与郁金、白矾各等份,研细末服用;若破伤风痉挛抽搐,可配伍蜈蚣、天南星等同用,如五虎追风散;若风中经络,口眼啮斜,多配伍白僵蚕、白附子等,如牵正散。本品为用治痉挛抽搐之要药。 2.攻毒散结(疮疡肿毒,瘰疬结核证)用治诸疮肿毒。用治颌下硬肿,亦可取本品焙焦,以黄酒送服。《本草纲目》还记述用全蝎、栀子、香油煎黑去渣,入黄蜡为膏外敷。 3.通络止痛(风湿顽痹,顽固性偏正头痛证)用治风寒湿痹久治不愈,筋脉拘挛,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,作用颇佳;可配以麝香少许,共研细末,以温酒送服;亦常与川乌、白花蛇等同用。用治偏正头痛,单味研末吞服即可;或配以天麻、蜈蚣等同用,则疗效更佳。 4.其他 近代取攻毒散结之功,将本品配伍蜈蚣、地龙等,研末或水泛为丸服用,以用治淋巴结结核、骨与关节结核等。亦有单取全蝎,以香油炸黄内服,以用治流行性腮腺炎。
降逆气,解疮毒。
滋阴降火,止血消瘀。
舒肝和胃,除湿止痛。
清热,杀虫,解毒消肿,散瘀止痛。
活血化瘀,凉血止血,清热。
擦癣杀虫。
外用杀虫,攻毒,敛疮;内服祛痰消积,逐水通便。外治用于疥疮,顽癣,臁疮,梅毒,疮疡,湿疹;内服用于痰涎积滞,水肿臌胀,二便不利。 用法用量:外用适量,研末掺敷患处。内服每次0.1~0.2g,一日1~2次,多入丸剂或装胶囊服,服后漱口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杀虫,攻毒,利水,通便。
凉血,祛风湿,化痰,止咳;活血通经。
止血,止咳,利湿,镇痛,润肺。
解毒安神,运脾和胃,生津开郁,消痰降气。
清肝凉血,明目去翳。
可杀虫,止血,止痒,消肿,解毒,散风热,清肝热,清热利湿;用于风瘙身痒,疮疥,痔疮,金疮出血,高血压,头晕目眩,结膜炎,网膜出血,赤痢,目赤肿痛,翳膜等症。
行气健胃,止痛。
清热解毒。
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用于胸胁胀痛,疝气疼痛,乳癖,乳痈,食积气滞,脘腹胀痛。 用法用量:3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疏肝,理气,散结消痰,消积化滞。 1.疏肝破气(肝气郁滞证)用治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、乳房胀痛及疝气痛等症。用治胸胁胀痛,常配以香附、郁金等同用;用治乳房胀痛,宜配伍柴胡、橘叶等同用;用治疝气痛,每与小茴香、乌药等配伍。 2.消积化滞(食积气滞证)用治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痞闷胀痛等症,常与山楂、神曲等同用。若气滞较甚,可与木香、槟榔或枳实、大黄等配伍同用。 3.散结化痰:用于化痰、散结,主治咳嗽痰多、乳房内结节、乳房内肿块等病症。气滞肝郁则有瘀血、结节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青皮治胸膈气逆、胁痛、小腹疝气,消乳肿。可润肺散结,袪痰润燥。 4.疏肝胆:青皮归肝、胆二经,一般人肝区疼痛、多怒、烦闷都源于肝气郁结、有滞气,胁下有郁积,经常会小腹疝痛。服用青皮后可以疏通肝、胆二经,行其气;若肝胆虚则会先补再行气。所以青皮疏肝胆、泻肝热,用于多怒、忧郁等症。 5.其他取其破气散结之功,用治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以及久疟痞块等症,常配伍三棱、莪术等同用。 青皮图片 醋青皮图片
利尿,祛瘀,解毒。
可行气,解毒,消肿,止痛; 1.行气止痛(胸胁、脘腹疼痛)用治肝胃气滞之胸胁胀痛、脘腹疼痛等,单味服用就能获效,或与佛手、川楝子等同用。 2.解毒消肿(泻痢腹痛,疔毒湿疮,毒蛇咬伤)用治泻痢腹痛,可取鲜品捣汁饮服或取干品研末服用,或与黄连、木香等配伍为用;用治疔疮肿毒、毒蛇咬伤和皮肤湿疮,可单味研末,水蜜调敷,或煎水外洗,或与白七叶一枝花、穿心莲等同用。
解毒消肿,敛疮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