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热解毒,止血生肌,收湿止痒。
清肺止咳,解毒消肿。
清热润肺,消肿止痛。
杀虫消积,润肺止咳,润燥通便。用于钩虫病,蛔虫病,绦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,肺燥咳嗽,大便秘结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杀虫消积,润肺止咳,润燥通便。 榧子图片
利水,杀虫。
祛风除湿。
清热解毒,利湿,消肿,活血。
祛风,止痛,散瘀,解表,止血。
凉血止血,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。
可祛瘀,补肝肾,益精气,健脾消食,消炎解毒;用于糖尿病,胆固醇过高,疳积,癌症,妇女赤白带,梅毒,艾滋病,白血病,红斑性狼疮,内外痔,农药中毒,毒蛇咬伤等症。
温肾益气,涩精止遗。
清热解毒,生肌止血,利湿通便,消疮肿。
祛风,攻毒,止痒。
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用于亡阳虚脱,肢冷脉微,心阳不足,胸痹心痛,虚寒吐泻,脘腹冷痛,肾阳虚衰,阳痿宫冷,阴寒水肿,阳虚外感,寒湿痹痛。 用法用量:3~15g,先煎,久煎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止泻,消肿,祛风湿,回阳补火,散寒止痛。 1.回阳救逆(亡阳)用治亡阳证之四肢厥冷、冷汗自出、脉微欲绝,配伍干姜、甘草同用,如四逆汤;用治亡阳兼气脱,配以大补元气之人参同用,如参附汤。本品药力颇强,能助心阳以通脉,补肾阳以益火,挽救散失之元阳,为临证“回阳救逆第一品药。” 2.补火壮阳(阳虚诸证)用治肾阳不足、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滑精、宫寒不孕、腰膝冷痛、夜尿频多,配伍肉桂、鹿角胶等同用,如右归丸;用治脾肾阳虚、寒湿内盛所致的脘腹冷痛、大便溏泄,配伍党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附子理中汤。本品上助心阳、中温脾阳、下补肾阳,凡心、脾、肾诸脏阳气衰弱者,皆可选用之。 3.散寒止痛(寒凝诸痛)用治寒痹疼痛,既能温散止痛,又能驱逐风寒湿邪。本品止痛力强,乃用治寒痹之要药。 4.引药:附子禀雄壮之质,与其他药配伍,可以引药物直达经脉。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,以追复散失之元阳;引补血药入血分,以滋养不足之真阴;引发散药到皮肤,以驱逐人体表的风寒;引温暖药达下焦,以袪除体内的冷湿。 5.补肾强阴:附子归心、脾、肾三经,入手少阳三焦、命门,味辛大热,为阳中之阳,所以在补肾强阴方面效果显著,用于小便不通、肾气上攻、膀胱痛等症。 附子图片
清热解毒,驱风除湿。
祛风止痛,明目退翳,和胃止呕。
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。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阳痿早泄,目暗昏花。 用法用量:6~12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助阳,收涩,固精,明目,补肝肾,缩小便。 覆盆子图片
滋阴清热,益精明目。
解毒。
消湿,破血。
清热解毒。
清热,消肿,解毒。
健胃消滞,清热通淋。
补脾燥气,敷疮败毒。
杀虫,止血,散瘀消肿。
治眼睑赤烂,泪多,视物昏花,牙痛,臁疮。
解毒。
杀虫解毒、消肿止漏。
行水,消肿,散瘀,解毒。
消肿、止痛、活血、杀虫。
清热燥湿,凉血解毒。
下气定喘。
温中益气。
祛风除湿,通络舒筋。
收涩、益气、解热、固表止汗。 补心,除虚热:浮小麦性凉可除热,味甘、咸可降燥并益气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可有效补心气、除热、止烦。用于心烦意乱、烦躁不安、五脏烦热等症。 敛汗,止汗:据明代医学典籍《本草汇言》记载,取浮小麦适量,炒好煎煮两次,取汤合一饮服,用于盗汗、虚汗、小便不利等症。 袪风湿:浮小麦就是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,枯浮无肉,体轻性燥,善袪除脾胃中的一切风湿,可解燥热,用于四肢痹痛、痰湿、关节疼痛等症。 1.固表止汗(自汗,盗汗证)用治体虚所致自汗、盗汗。用治气虚自汗,常与黄芪、煅牡蛎等同用,如牡蛎散;用治阴虚盗汗,可与五味子、白芍等同用,亦可单用炒焦研末,米汤调服。 2.益气除热(骨蒸劳热证)用治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等证,常配伍生地黄、地骨皮等同用。 浮小麦图片
平肝安神。
宁心,安神,利水。 茯神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