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痰散结,解毒祛瘀。
破血通经,解毒消肿,杀虫。
养血和络。
益阴补血。
滋阴潜阳,益肾强骨,养血补心,固经止崩。用于阴虚潮热,骨蒸盗汗,头晕目眩,虚风内动,筋骨痿软,心虚健忘,崩漏经多。 用法用量:9~24g,先煎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补虚、滋阴抑阳、益肾健骨、固经止血、养血补心。 1、增强免疫力 现代研究证实,龟甲含角蛋白,脂肪,骨胶原,18种氨基酸,及锶,锌,钙,磷,铜等多种矿物质,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。 2、改善阴虚 实验研究发现,龟甲能改善阴虚症状。 龟甲图片 醋龟甲图片
清热解毒,消炎利尿,消肿散瘀。
滋阴,补血,止血。
收敛止血,散瘀,清热解毒。用于衄血,咯血,吐血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肺热咳嗽,咽喉肿痛,热毒疮疡,水火烫伤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适量,研粉敷患处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散瘀,收敛,止血,清热,解毒;用于咯血,吐血,便血,外伤出血,崩漏,咽喉肿痛等症。
行气,活血,清热去湿,利尿通淋。
祛风,消肿,行瘀,清热利咽,凉血散瘀,解毒消肿。
散风透疹,清热解毒,升阳举陷。
温肾益精,壮阳。
补肾、益气、养血。
理气止痛,活血散瘀,熄风定惊。
祛风除湿、舒筋活血、利尿通淋。
润肺化痰,行气止痛。
补气,运脾,消食,止泄泻。
祛风通络,散瘀止痛。
补气血,益脾胃。
暖脾胃,散风寒,通血脉,理气止痛。
生津止血,开胃化痰。
疏肝理气,醒脾辟秽,明目,润喉。
镇痛散瘀,接筋续骨,舒筋活络,祛风湿。
可化痰,散瘀,散寒,止痛,止咳,生津,止呕,健胃,祛风湿;用于痰饮嘲咳,肠风血痢,疝瘕,胃痛,筋骨疼,风湿麻痹,肾虚牙痛,牙痛,口臭,胃寒痛等症。 花:味辛,性温。入肝、肾、脾、心经。果实:味辛,甘,性温。根:味甘、微涩,性平。
温里散寒,止痛,止呃。
接筋续断,祛风除湿,活血通络,消肿止痛。治跌扑损伤,风湿筋骨疼痛,月经不调,乳房发炎。
止咳,止血。
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
清热解毒,止咳,祛风。
滋阴,潜阳,补肾,健骨。 1.滋阴潜阳(阴虚阳亢,阴虚火旺,阴虚风动证等)用治阴虚阳亢,头目眩晕等症,常与天冬、牡蛎等同用,如镇肝熄风汤。用治阴虚内热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常与熟地黄、知母等同用;神倦瘈疭,宜与阿胶、生地黄等同用,如大定风珠。 2.益肾健骨(筋骨不健,腰酸脚弱,小儿囟门不合)用治肾虚之筋骨不健,腰膝酸软,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,龟背,肉门不合诸症,常与熟地黄、黄柏等同用,如虎潜丸。 3.养血补心(阴血亏虚之心神不宁证)用治阴血不足,心肾失养之惊悸,不寐,健忘,常与石菖蒲、龙骨等同用。 4.其他 本品还有止血的功用。因其擅长滋养肝肾,性偏寒凉,故尤适宜于阴虚血热,冲任不固之崩漏,月经过多,常与生地黄、地榆等同用。
行气活血,养心,安神。用于气滞血瘀,胸痹作痛,心悸气短,心神不安。 用法用量:1.5~2.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理气,行气,活血,养心安神;用于气滞血瘀,心区作痛,心跳气短,心神不安等症。
利湿退黄,利尿通淋。用于黄疸尿赤,热淋,石淋,小便涩痛,水肿尿少。 用法用量:15~3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清热、利尿、利胆、消炎、止痛、排石、增智。 广金钱草图片
用于湿热身痛、下肢水肿、小便不利、风湿痹痛。
清火解毒,消肿止痛。
清热解毒,收敛止血,利湿。
清热解毒,涩肠止泻,凉血止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