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消积,清热,散瘀,利湿,祛风,祛风湿,活血化瘀;用于吐血,衄血,疳积,白带,水肿,风湿痛,胃病,胃酸过多症,黄疸型肝炎,跌打损伤等症。 全草:味苦,性凉,有毒。入胃、肾经。根:味苦、辛,性温。
祛风湿,温健脾胃。"芳香健胃,驱风。外用:治风湿及皮肤瘙痒。"
补火助阳,引火归元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,腰膝冷痛,肾虚作喘,虚阳上浮,眩晕目赤,心腹冷痛,虚寒吐泻,寒疝腹痛,痛经经闭。 用法用量:1~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通经、止痛、散寒、补阳、暖脾胃、补元气、除积冷、通血脉、利关节。 补火助阳,引火归源: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阳痿、遗精、宫冷不孕、腰膝酸软、尿频、头晕耳鸣、口舌生疮等。 散寒止痛:用于阳虚寒凝血瘀所致的心腹冷痛、虚寒吐泻、痛经、产后瘀滞腹痛、虚寒痈疡脓成不渍或渍后不敛;肾虚型产后身痛、寒疝引起的胸腹痛;冷气攻心引起的腹痛、多呕、饮食不振;风痹骨节痛、四肢痉挛等症。 活血通经:肉桂可引导阳气,调和阴阳二气,因为肉桂为辛热药,辛热可助气上行阳道。血为营(营即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),气为卫(卫即卫护人体,避免外部入侵之气),营卫二气不相和谐,则能用肉桂引导阳气宣通血脉,使气血同行。对症治疗气血不通、绝经、内分泌失调、产后失调、便脓血、腹痛下血等症。 温养脾胃:肉桂补元阳,袪风邪,用于腹脘冷痛、腹泻等。 温经通脉(寒凝血滞)用治寒邪凝滞、血脉瘀滞之月经不调、痛经或闭经,产后瘀血阻滞之恶露不尽、腹痛不止,妇人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,阳虚寒凝、血滞痰阻之阴疽、流注等。本品能温通血脉,促进血行,消散瘀滞,为用治寒凝血滞之要药。 引火归原(虚阳上浮)用治肾阳虚衰虚阳上浮之面赤、咽痛、心悸、不寐、脉微弱者。 增强补气血药物作用用治久病体虚气血不足,在补气益血方中加入少量肉桂,可促进气血生长、流通。 1、控制血糖 肉桂中含有黄烷醇多酚类抗氧化物质,能提高胰岛素对血糖水平的稳定作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。肉桂中的某些成分具有类似于胰岛素的性质,也有助于血糖水平的 控制。 2、祛痰镇咳 桂皮油吸收后由肺排出,可使黏液稀释,起到祛痰镇咳的作用。 3、消食顺气 肉桂中含有挥发油,有兴奋神经,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,并能剌激胃肠黏膜,促进胃液分泌,有助于消化吸收,可解除胃肠痉挛,消除胃肠积气,抑制肠内异常发酵。因而煮粥服食,除散寒止痛外,对胃肠积气、消化不良等,也有枳极的治疗作用。 肉桂图片
润肠通便,健脾止痢。
补脾肾,祛风湿,消痈肿。
补气,益肺,祛暑,生津。用于气虚咳嗽,暑热烦躁,津伤口渴,头目不清,四肢倦乏。 用法用量:3~9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补气,益肺,祛暑,生津,补中带表。
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脾虚食少,肺虚喘咳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气血亏虚,久病虚赢,惊悸失眠,阳痿宫冷。 用法用量:3~9g,另煎兑服;也可研粉吞服,一次2g,一日2次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补虚,大补元气,补脾益肺,生津止渴,安神增智。 大补元气:用于元气(指人的精神、精气)虚脱证。人参能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为拯危救脱要药。适用于因大汗、大泻、大失血或大病、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,气短神疲,脉微欲绝的重病。 补脾益肺:用于肺脾心肾气虚证。人参为补肺要药,可改善短气喘促、懒言声微等肺气虚衰症状,可改善倦怠乏力、食少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。 生津止渴: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。热邪不仅容易伤津,而旦亦会耗气,对于热病气津两伤、口渴、脉大无力者,人参既能补气,又能生津。消渴(糖尿病)一病,虽有在肺、脾(胃)、肾的不同,但常常相互影响。主要源于阴虚与燥热,往往气阴两伤,人参既能补益肺脾肾之气,又能生津止渴,所以常用来治消渴。 补益心气:可改善心悸怔忡(心悸重症)、胸闷气短、脉虚等心气虚衰症状,并能安神益智,治疗失眠多梦、健忘。人参还有补益肾气作用,不仅可用于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,还可用于肾虚阳痿。 1、抗衰老 人参含十多种人参皂苷,以及糖类、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,可剌激功能低下的生理系统,使其生理生化反应趋于正常,因此可推迟细胞衰老,延长细胞寿命。 2、降血脂 人参对高血脂病人有降降血脂作用。人参皂苷对脂质代谢有促进作用,能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、分解转化、 排泄加速,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。 3、改善心脏功能 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,减慢心率,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,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。对心脏功能、心血管、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,还克有效地对抗窦性心率失常。 4、护肤美白 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,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,促进皮肤血液循环,增加皮肤营养,凋节皮肤的水油平衡,增强皮肤弹性,防止皮肤脱水、硬化、起皱。同时,人参活性物质还可抑制黑色素的生成,使皮肤洁白光滑。 5、大补元气(元气虚脱证)用治元气虚脱,脉微欲绝的重危病证,可单用,如独参汤;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、四肢逆冷等亡阳征象,配以附子、干姜同用,如四逆加人参汤。本品为拯危救脱之要药,其大补元气之功无药可代。 6、补脾益肺(脾肺气虚证)用治肺气虚,气短喘促,懒言声微等症,常配伍五味子、紫苏子等同用,如补肺汤;若肺肾两虚,肾不纳气之虚喘,可配伍蛤蚧、核桃仁等同用,如人参蛤蚧散、人参胡桃汤;若脾气虚之倦怠乏力,少食便溏等症,配以白术、茯苓同用,如四君子汤;若脾气虚弱,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,久泻脱舡,配伍黄芪、升麻等同用,如补中益气汤;若心气虚之心悸怔忡,胸闷气短,脉虚结代,配以炙甘草、桂枝等同用,如炙甘草汤。 7、生津止渴(热病伤津口渴,汗多及消渴证)用治热病气津两伤或气阴两虚之口渴,脉大无力等症,配伍知母、石膏同用,如白虎加人参汤;用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咽干、体倦气短,配以麦冬、五味子同用,如生脉饮。 8、安神益智(不寐多梦,健忘证)用治气血两亏,心神不宁之心悸怔忡,不寐健忘,可与当归、酸枣仁等配伍同用,如归脾汤。 9、其他 本品又可配伍祛邪药同用,用治余邪未清而正气已虚的病证,以取扶正祛邪之效。
补肾阳,益精血,润肠通便。用于肾阳不足,精血亏虚,阳痿不孕,腰膝酸软,筋骨无力,肠燥便秘。 用法用量:6~1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益精、润燥、润肠、通便、滑肠、抗衰老、润肠通便、促进代谢、调节内分泌。 补肾助阳: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、耳聋、畏寒肢冷、小便频多、夜尿频多、老年性多尿症、前列腺增生、阳痿、早泄、滑精、宫冷不孕、月经不调、消瘦、腰脊疼痛、肾气虚弱等病症。 润燥滑肠:主治肠燥津枯所致的大便干结,阳气虚弱所致的大便秘结,尤宜于伴有腰膝酸软、耳鸣等病症。 强阴益精:肉苁蓉是滋肾补精血之要药,味甘、酸、咸,甘能除体热补中气,咸能滋肾。肾肝为阴,阴气滋长则能退五脏的劳热。肝肾足则精血盛,从而提高精子质量;妇科病多在血分,血盛则气血运行畅通,妇科病自然痊愈。 暖脾胃:如果排泄物呈粒状旦坚小,如同羊的排泄物,则说明体内土湿木郁(脾胃湿寒,肝胆郁结),下窍闭塞,所以吃进去的食物积滞在胃里,不得顺下,只能零星地传送到大肠,从而引起肠燥便秘,排泄物不成形。肉苁蓉可以暖脾胃、养血润燥,善滑大肠,对症治疗脾虚食少、胃寒腹痛、便秘等症。 1.补肾助阳(肾阳亏虚,精血不足证)用治阳痿不起,小便余沥,常配伍菟丝子、续断同用,如肉苁蓉丸;用治肾虚骨痿,不能起动,亦可与杜仲、巴戟天等同用。本品为补肾阳,益精血之良药。 2.润肠通便(肠燥津枯便秘证)用治肠燥便秘。因本品既能润肠通便,又能补肾阳,益肾精,故尤适宜于老年人或病后肠燥便秘而肾阳不足,精亏血虚者,常与当归、牛膝等同用,如济川煎。 肉苁蓉图片 酒苁蓉图片
益气,生津,止渴,潜阳降火。
生津、止渴、补气。
益智,减肥,强心补肾,生津止渴,补脾健胃,调经活血,增白美容。
顺气,清热,利尿通淋。
降逆和胃,解毒。
芳香、健胃、和中。
通经活血,镇咳祛痰,消肿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