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热利湿,消瘀止痛。
消食积,痢疾。
利水,解毒,通淋、消胀,祛痰镇痉。
健脾利湿,通经活络。
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,止咳化痰。用于湿热黄疸,淋浊,带下,风湿痹痛,痈肿疮毒,水火烫伤,经闭,癥瘕,跌打损伤,肺热咳嗽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适量,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止痛,活血,解毒,退黄,通经,清热利湿,止咳化痰。 1.利湿退黄(湿热黄疸,淋浊,带下病)用治湿热黄疽、淋浊、带下病。用治湿热黄痘时,可单味水煎,亦可配伍茵陈、栀子等同用;若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涩痛、淋浊、带下病,亦可单用或与车前子、萆薢等配伍为用。 2.清热解毒(水火烫伤,痈肿疮毒,毒蛇咬伤)用治水火烫伤,可单用研末,香油调敷,或与地榆、冰片共研细末,调油贴敷患处;用治痈肿疮毒,单用本品煎汤外洗即可;若为毒蛇咬伤,可取鲜品适量捣烂外敷,亦可煎浓汤内服。 3.活血化瘀(经闭,癥瘕,跌打损伤)用治瘀血所致的经闭、痛经,常配伍桃仁、红花等同用;若癥瘕积聚,可与三棱、莪术等配伍为用;用治跌打损伤,每与乳香、没药等同用。 4.化痰止咳(肺热咳嗽)用治肺热咳嗽,可单味水煎服;或配伍贝母、杏仁等同用。 5.泻热通便(热结便秘)用治热邪过盛,大便干燥,难以排出。 虎杖图片
可利尿、利水、拔脓、解毒、消肿、健脾、养胃、除烦;用于疲劳、肥胖、脚气、大便不畅等症。 同“赤小豆”
利尿通淋,清热解暑;外用祛湿敛疮。用于热淋,石淋,尿热涩痛,暑湿烦渴,湿热水泻;外治湿疹,湿疮,痱子。 用法用量:10~20g,先煎。外用适量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热,解暑,祛湿敛疮,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。 1.利尿通淋(热淋,石淋,尿热涩痛)用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热淋,小便赤涩疼痛等症,常配伍车前子、木通等同用,如八正散;用治石淋,多与金钱草、海金沙等同用。本品质重而滑,泻膀胱之热而通利小便,为用治石淋之要药。 2.清热解暑(暑湿,湿温证)用治暑热烦渴,小便短赤,或有水泻等症,常配以甘草同用,如六一散;若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,可与薏苡仁、白豆蔻等同用,如三仁汤。本品为祛暑除湿之要药。 3.吸附水湿(湿疮,湿疹,痱子)用治湿疮、湿疹,可单用或与枯矾、黄柏等为末,撒布于患处;用治痱子,可与薄荷、甘草等,配制成痱子粉外用。此外,还可作为小儿推拿的润滑剂。 滑石图片
清热利湿,止血,化痰,截疟,消骨痛。
清湿热,止泻痢,利湿,生肌,止血。
利水,通淋。
润肺清热,利水通淋。
主治水肿。
温中顺气,舒经活血,消肿止痛。
治急性胃肠炎,痧症,膀胱炎,尿道炎,咽喉炎,口腔炎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
排毒医疮,利尿消肿。
益气力,止消渴。
清热利湿,消积,解毒。
清热利湿。
清热解毒,祛风利湿,活血消肿。
清热,利尿,活血,通经。
解毒,消积。
益肾,通淋。
清热解毒,利湿消肿。
清利湿热,通淋止痛。用于热淋,石淋,血淋,膏淋,尿道涩痛。 用法用量:6~15g,包煎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止痛,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,消炎退热。
清暑去湿,和血安胎。
清心火,利小便,通经下乳。
清热,解毒,利尿,散血,消肿。
清热,补虚,利湿,止血。
清热,利尿,消肿,解毒。
清热,利湿,抗菌,止血,消瘀,散肿。
强心利尿,健脾和胃,消食。
行气,活血,清热去湿,利尿通淋。
利湿退黄,利尿通淋。用于黄疸尿赤,热淋,石淋,小便涩痛,水肿尿少。 用法用量:15~30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可清热、利尿、利胆、消炎、止痛、排石、增智。 广金钱草图片
清热利湿,解毒。
清热,解毒,清肺利咽,化痰利水。
除烦止渴,清热解毒。
健脾利水,化瘀生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