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药材大全>正文
野菊花

野菊花

主治头痛眩晕,目赤肿痛,疔疮肿毒,高血压病,肝炎,疔痈,口疮,丹毒,肠炎,蛇虫咬伤胃肠炎,湿疹,天泡疮等症。

中文名称 野菊花 拼音 yejuhua
别名 山菊花、千层菊、黄菊花、苦薏、甘菊花
性味 味苦、微辛,性微寒。 归经 归肝、肺经。
禁忌 ①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胃部不适、食欲减退、肠鸣、腹泻等反应。 ②气虚者及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慎用。孕妇、儿童慎用。 ③内服用量不宜过大,人汤剂不宜久煎。

野菊花功效

清热解毒,泻火平肝。用于疔疮痈肿,目赤肿痛,头痛眩晕。 用法用量:9~15g。外用适量,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清肝,明目,解毒,泻火,疏风,清热,消肿,降血压。 1.清热解毒(疮痈疖肿,咽喉肿痛) 用治热毒炽盛的疮痈疖肿,常与蒲公英、金银花等同用,如五味消毒饮;用治热盛咽喉肿痛,多与解毒利咽之板蓝根、牛蒡子等药同用。本品擅长解毒,清热解毒之功力强于菊花,为用治热毒疮痈之良药。 2.清泻肝火(目赤肿痛,头痛眩晕) 用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症,多与疏散风热、清肝明目之菊花、决明子等药同用;也可用治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,常与清肝、平肝之夏枯草、钩藤等同用。 野菊花图片

野菊花禁忌

①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胃部不适、食欲减退、肠鸣、腹泻等反应。 ②气虚者及脾胃虚寒、食少便溏者慎用。孕妇、儿童慎用。 ③内服用量不宜过大,人汤剂不宜久煎。

野菊花药理研究

主要含野菊花内酯、野菊花醇、野菊花三醇、野菊花酮、菊油环酮、木犀草素、矢车菊苷等,还含棕榈酸、胡萝卜苷等。 现代药理研究,野菊花有广泛的抗菌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等菌均有抑制作用;野菊花注射液、野菊花粗制剂及其提取物具有调整血流动力学和抗心肌缺血作用;野菊花液和乙醇浸膏精制品对实验动物有降压作用。

野菊花食用方法

日常用量:8~12g;用水煎服,或外用适量,制膏外涂。

野菊花选方

1、治头癣、湿疹、天泡疮:野菊花、苦楝根1g、苦参根各适量。水煎外洗。 2、治泌尿系统感染:野菊花10g,海金沙15g。水煎服,每日两剂。 3、治一切痈疽脓疡:野菊花、蒲公英各30g,紫花地丁、连翘、石斛各50g。水煎,去渣,分成3份,早、中、晚各1次。

野菊花药用部位

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头状花序。野菊花与普通的菊花,功效基本一样,但野菊花更功效等各方面重一些,较贵。  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木,高60~100厘米。茎基部呈匍匍状,上部直立,多分枝,被细柔毛。叶互生,叶片卵状椭圆形,长3~9厘米,宽1.5~5厘米,羽状分裂,边缘有粗锯齿,背面绿白色,两面有毛。秋季开花;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金黄色。花、叶揉碎有浓烈香气。菊花花冠比野花大,白色或黄色。均于花初放时采收,阴干用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生于低山脚下、溪边、路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