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药材大全>正文
砂仁

砂仁

为醒脾调胃的要药,凡湿阻、气滞所致脘腹胀痛、恶心呕吐、纳呆、宿食积滞、泄泻等脾胃不和证均可用之,尤以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。 另外,妊娠恶阻、胎动不安等亦常用之。 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、消化不良、急性肠炎、慢性细菌性痢疾等。

中文名称 砂仁 拼音 sharen
别名 缩砂仁、缩砂蜜、小豆蔻、春砂仁、阳春砂仁、蜜砂仁
性味 味甘辛,性平。 归经 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禁忌 阴虚有热者忌服。 气虚肺满者禁用。 口服,偶有过敏反应。 不可多用。 ①用药中极少数病例可见荨麻疹、猩红热样皮疹、多形性红斑、湿疹样皮疹,主要表现为腹部、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、淡红色皮疹、风团。 ②气虚胀满者忌用。 ③处方应注明后下入煎或研粉。

砂仁功效

化湿开胃,温脾止泻,理气安胎。用于湿浊中阻,脘痞不饥,脾胃虚寒,呕吐泄泻,妊娠恶阻,胎动不安。 用法用量:3~6g,后下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行气、宽中、化湿、开胃、止泻、暖脾胃、理气安胎。 1.化湿行气(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)用治湿阻或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,少食纳差,以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。若脾胃虚弱者,可与党参、白术同用,如香砂六君子汤。与补益药同用,取其行气以健胃,使其补而不腻。本品为醒脾调胃之要药。 2.温中止泻(脾胃虚寒吐泻)用治脾胃虚寒之泄泻,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干姜、附子等药同用。也可用治呕吐病证。 3.理气安胎(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宁)用治气滞妊娠呕吐、胎动不宁等症,可与白术、紫苏梗等配伍同用。 砂仁图片

砂仁禁忌

阴虚有热者忌服。 气虚肺满者禁用。 口服,偶有过敏反应。 不可多用。 ①用药中极少数病例可见荨麻疹、猩红热样皮疹、多形性红斑、湿疹样皮疹,主要表现为腹部、外生殖器出现大小不等的团块、淡红色皮疹、风团。 ②气虚胀满者忌用。 ③处方应注明后下入煎或研粉。

砂仁药理研究

砂仁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草药。 现代研究,砂仁有抗应激性溃疡的作用,能减少胃酸分泌;砂仁种子提取液能明显加强豚鼠离体回肠节律性运动,并使收缩幅度增大;另外砂仁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。 主含挥发油,如乙酸龙脑酯、樟脑、樟烯、柠檬烯等;尚含黄酮类成分。具有增强胃动力、抗胃溃疡、利胆、止泻等调节胃肠的功能,以及抗炎、镇痛、降糖等作用。 1.砂仁能明显地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。与消炎痛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的中枢抑制有明显协同作用。 2.砂仁有抗应激性溃疡的作用;砂仁水提液可加强离体回肠管的节律性运动,使其收缩幅度增大;砂仁还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。 3.砂仁混悬液能抑制血小板聚集。 4.砂仁有明显抑制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。 5.砂仁水提液能增加大、小鼠的肝脏系数。 6.砂仁具镇痛作用。还有杀灭钉螺、蚊、蛆和杀菌的作用;其挥发油可升压。

砂仁食用方法

日常用法:3~6g,水煎服宜后下。 处方应注明后下入煎或研粉。 1、煮粥 粳米500g,淘洗干净,放入锅内,加水适量,置于大火上熬煮煮成粥;砂仁3克洗干净,研成细末。待粥成,将砂仁末加入搅匀,再烧沸即成砂仁粥早晚食用,有暖脾胃,助消化,调中气的功效。

砂仁选方

1、治月经不调:砂仁、佛手、山楂各25g,米酒500ml。砂仁、佛手、山楂混合浸没在米酒内,密封7日即可服用;每天早、晚各一次。每次10ml即可。 2、治慢性胆囊炎:砂仁、黄连、木香各6g,柴胡、枳实、白芥子、大黄各10g,虎杖12g,金银花、白芍各15g,吴茱萸、甘遂、京大戟各3g。水煎,去渣,温服,每日1剂。 3、治胃下垂:砂仁、白术、黄获、太子参各10g,陈皮15g,升麻12g,枳壳18g,甘草、大黄(后下)各3g,制马钱子4g。水煎,去渣,温服,每日1剂。   1.参橘饮 党参、橘红、紫苏叶、佩兰、炙枇杷叶、麦冬各10g,玫瑰花、砂仁各6g,白芍、竹茹各15g,白扁豆25gr水煎服。可用于恶心、呕吐、懈怠嗜睡、择食嗜酸等症。严重者食入即呕吐,甚则呕吐酸苦,或夹血丝。   2.经行泄泻 薏米、山药、炒麦芽各30g,太子参、扁豆、茯苓各20g,砂仁、白术各15g,泽焊、莲子肉、桂枝各12g,炙甘草6g。水煎服。   3.脾虚胃痛 太子参、薏苡仁、炒麦芽各240g,莲子180g,茯苓、扁豆各160g,白术、砂仁各90g,甘草、桔梗各48g。水煎服。   4.视瞻昏渺 太子参20g,茯苓、白扁豆、薏该仁各30g,白术、莲子、砂仁各15g,桔梗6g。水煎服。   5.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、茯苓各15g,桔梗、薏苡仁、山药、苏子、炙甘草、莲子、白扁豆各10g,砂仁、细辛各5g。水煎服。   6.体虚感冒 党参、白术各15g,黄芪、白扁豆、山药、薏苡仁各20g,大枣12g,砂仁、莲子、桔梗、防风、甘草各10g。水煎服。   7.肺气不宣 人参、白术、山药、白茯苓各15g,白扁豆、黄芪、莲子各12g,兼苡仁、甘草各9g,缩砂仁、炒桔梗各6g。水煎服。   8.慢性鼻炎 扁豆、桔梗各30g,白术、茯荟、山药各15g,陈皮、莲子、薏苡仁、砂仁、苍耳子、辛夷花各10g,石菖蒲6g。水煎服。   9.巔顶头痛(吴茱萸汤加味) 吴茱萸9g,生白术、党参各12g,半夏、生姜各10g,大枣12枚,砂仁、公丁香各6g。水煎服。   10.巔顶头痛(三才汤加味) 天冬12g,熟地、太子参各15g,生牡蛎30g,合欢花、炙龟板各10g,砂仁3g,炒黄柏、炒知母、当归各9g,甘草6g。水煎服。   11.丁香桂枝汤 公丁香6g,桂枝10g,陈皮5g,茯苓、半夏各10g,附子5g,炒干姜10g,砂仁6g,炙甘草3g。水煎服。用治虚冷骨痛,食积者加槟榔、神曲,腹胀者加厚朴、枳实,痛甚者加延胡索、香附,呕逆者加代赭石、旋覆花,久痛入络者加桃仁、红花、赤芍,吐血便血者加蒲黄炭、地榆炭。   12.固元封髓汤 党参30g,山药50g,黄柏(盐水炒)10g,砂仁20g,炙甘草3g。水煎服,每天1剂。用治消渴。   13.香砂二陈汤(《证因脉冶》) 二陈汤加藿香、砂仁。可醒脾行气、燥湿化痰。可用于夏季感冒伴有湿邪和支气管炎等。   14.和中丸(《惬学心悟》) 半夏、橘红、茯苓、枳实、白术、神曲、麦芽、扁豆、山楂、香附、砂仁、丹参、五谷虫炭、荷叶。主治腹内包块或兼寒热、纳差神疲。   15.二陈汤加味 陈皮、茯苳、香橡、鸡内金、元胡、北沙参各15g,清半夏、黄连、白蔻仁各12g,广木香、砂仁、枳实、生白术、栀子、槟榔各10g,莱菔子30g,甘草5g。每日1剂,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。   16.呃逆、腹痛 党参12g,焦术12g,半夏10g,炙甘草6g,沉香10g,广木香6g,1吴茱萸6g,砂仁6g,蔻仁6g,旋覆花10g,代赭石20g,炒麦芽15g,神曲15g。水煎服。   17.眼睑肿胀 附子、桂枝、白芍各15g,黄柏10g,砂仁、炙甘草各I5g,生姜10片,大枣10个。水煎服。   18.丹参饮加味 丹参50g,白檀香10g,砂仁10g,黄芪25g,泽兰10g,上药共研细末,装胶嚢,每日2次,每次服4g,连续15天。

砂仁药用部位

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。  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多年生草本,高1.5米左右。地下根状茎圆柱形,横走,有节,节上生有筒状的膜质鱗片,棕色,在根状茎上生出分枝。茎直立,无分枝。叶排生为二列,无柄;叶片窄长圆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4~60厘米,宽2~8厘米,先端渐尖呈现尾状或急尖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滑,下面有微毛;叶鞘开放,抱茎。叶舌短小,长约1~2毫米,边缘有疏短毛,淡棕色。3~6月间开花,花葶从根状茎上生出,其上有细柔毛,并覆以鳞片叶;穗状花序球形,花萼管状,长约1.6厘米,先端3浅裂,裂片近于三角状;花冠管细长,长约1.8厘米,花冠3裂,裂片长圆形,白色,长1.2厘米,宽约5毫米,先端兜状,唇瓣倒卵状呈现匙形,亦为白色,并稍带黄色且有雄蕊呈细小的乳状凸起,雄蕊1个,药隔附属物3裂;子房下位,球形,有细毛。6~9月结果,蒴果椭、圆形或卵圆形,长1.5~2厘米,直径1~1.5厘米,熟时红棕色,有肉刺凸起。种子多数,芳香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区。

砂仁选购保存

以个大、坚实、仁泡满、气香浓者为佳。 置于阴凉干燥处,忌日晒,防止散粒、走失香气及走油。炮制品贮于密闭容器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