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药材大全>正文
茯苓

茯苓

用于小便不利、水肿、痰饮、湿热淋浊及脾气虚弱、脾虚湿盛之食少和便溏泄泻、心神不安、惊悸失眠等。 其特点是:凡小便不利、水肿胀满、痰饮内停之证,无论属寒属热、属虚属实,均可应用。并用于脾虚诸证及心脾不足、痰浊内阻的心悸、失眠等。 有报道用于恶性肿瘤、精神分裂症、内耳眩晕病、婴幼儿腹泻、宫颈炎及附件炎、慢性气管炎、斑秃等。

中文名称 茯苓 拼音 fuling
别名 云苓、松苓、茯灵、白茯苓、茯菟、松薯、云茶、松等、白茯苓
性味 味甘淡,性平。 归经 归心、脾、肾。
禁忌 肾虚、小便频数、小便不禁或虚寒滑精者忌用。 阴虚而无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者慎用。 本品恶白蔹,畏牡蒙、地榆、雄黄、秦艽、鳖甲,忌米醋。 偶见过敏反应,表现为皮肤红肿、风团,有时可见腹痛;尚有支气管哮喘患者,因接触茯苓粉而出现鼻咽部奇痒难忍、流清鼻涕、胸闷、呼吸急促、出冷汗、口唇发绀等反应。

茯苓功效

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 用法用量:10~15g。 ——以上来源于《中国药典》2015版 利水渗湿、健脾补中、宁心安神。 1、利尿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,而药性平和,利水而不伤正气,自古以来就是利水渗湿要药。 2、健脾、止咳、化痰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,又具健睥作用,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,停聚化生痰饮之症,具有治疗作用。 3、抗癌 茯灵有抗肿瘤作用,临床常用来治疗食管癌、胃癌、肝癌、鼻癌、舌癌、乳腺癌、 膀胱癌、肺癌等。 4、利水渗湿(水肿,痰饮)用治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,常与泽泻、猪苓等药同用,如五苓散;用治脾肾阳虚之水肿,可与附子、生姜同用,如真武汤;若水热互结,阴虚之小便不利、水肿,当与阿胶、泽泻合甩,如猪苓汤;用治痰饮之目眩心悸,多与桂枝、白术等配伍同用,如苓桂术甘汤;若饮停于胃而呕吐者,宜与半夏、生姜合用,如小半夏加茯苓汤。本品药性平和,既可祛邪,又能扶正,利水而不伤正,对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皆予适宜。且通过渗泄水湿,使湿无所聚,痰无由生,又常用治痰饮证。 5、健脾补中(脾虚诸证)用治脾胃虚弱之倦怠乏力、少食便溏,常与人参、白术等同用,如四君子汤;尤适宜于脾虚湿盛之泄泻,可与山药、白术等配伍为用,如参苓白术散。 6、宁心安神(心悸不寐)用治心脾两虚,气血不足之心悸、不寐、健忘,多与黄芪、当归等同用,如归脾汤;若心气虚弱之心神不宁,常与人参、远志等配伍,如安神定志丸。 茯苓图片

茯苓禁忌

肾虚、小便频数、小便不禁或虚寒滑精者忌用。 阴虚而无湿热、虚寒滑精、气虚下陷者慎用。 本品恶白蔹,畏牡蒙、地榆、雄黄、秦艽、鳖甲,忌米醋。 偶见过敏反应,表现为皮肤红肿、风团,有时可见腹痛;尚有支气管哮喘患者,因接触茯苓粉而出现鼻咽部奇痒难忍、流清鼻涕、胸闷、呼吸急促、出冷汗、口唇发绀等反应。

茯苓药理研究

它含有合茯苓多糖、茯苓酸、多聚糖类、麦角甾醇、胆碱、卵磷脂、蛋白质、脂肪等。 现代研究,具有利尿、镇静、抗肿瘤、抗菌、降血糖、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,还有有护肝作用,能降低胃液分泌、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。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。 1.茯苓有利尿作用。 2.茯苓有保肝的作用。 3.茯苓具有镇静作用。 4.茯苓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。 5.茯苓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,增强免疫功能。 6.茯苓有强心作用,但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。 7.茯苓还具有抗溃疡、抗菌、降血糖、松弛离体肠管及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。

茯苓食用方法

日常用法:8~12g,用水煎服。 1、做糕 仙鹤草、海草、茯苓加水煎浓稠汁300克,过滤后,加蜂蜜适量调匀,冷却成冻糕状,分3次服用。 2、水煎 茯苓10克,桂圆肉10克,酸枣仁3克(打碎),大枣10枚,将诸药煎煮2次, 每次约半小时,早晚服用。 3、煮粥 茯苓粉10克,莲子10克,薏米10克,大米100克,同煮成粥食用。 4、外敷面膜 鸡蛋2个,去黄取清,调30g茯苓粉,加水调糊敷面部,20分钟后洗去。 5、冲泡 茯苓研为细粉,每次取0.5~1g。用沸水冲泡,加蜂蜜少许凋味,温服。 6、制馒头 茯苓粉50g,山药粉50g,面粉400g,白糖适量。将3种粉及白糖混合均匀,加水及酵母发酵后蒸制为馒头食用。

茯苓选方

1.治小便不轉、头痛微热、烦渴:茯苓、白术、猪苓各9g,泽泻15g,桂枝6g。水煎,去渣,热服。具有利水渗湿、温阳化气的作用。 2.治心下有痰饮、胸胁支满、目眩:茯苓12g,桂枝9g,白术、炙甘草各6g。水煎,去渣,温服。   1.产后尿潴留 将茯苓和葱白捣碎敷于气海和关元穴上,上盖热水袋。   2.糖尿病酮症 ①生黄芪20g,玄参15g,生地,山药各15g,苍术、栀子、当归各l0g,黄岑、黄连、黄柏、赤芍、川芎、茯苓、泽泻各10g。每天1剂,水煎服。②黄连10g,大黄9g,黄苓、栀子、牡丹皮、佩兰、泽泻各9g,赤芍5g,茯苓、山药各15g,苍术10g,生地黄15g,玄参、天花粉各Og,生黄芪20g。每天1剂,水煎服。   3.心源性水肿 茯苓50g,黄芪30g,大腹皮20g,泽泻20g,赤小豆30g。水煎3次,连服2个月。   4.苓桂术甘汤 茯苓12g,桂枝、白术各9g,炙甘草6g。水煎服。此方具有健脾滲湿、温化痰饮的功效,是中医治疗咳喘病的主方,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心脏病哮喘以及部分痰湿型疑难杂症。

茯苓药用部位

多为乳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。  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寄生或腐寄生,菌核埋在土内,有特殊臭气,鲜时质软,干后坚硬;球形、扁球形、长圆形或长椭圆形或稍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,重1~2斤至数十斤不等;表面粗糙,呈瘤状皱缩,淡灰棕色或黑褐色,内部粉质,由无数菌丝组成,白色稍带粉红;子实体平伏,生长于菌核表面成一薄层,幼时白色,老时变浅褐色,菌管单层,孔为多角形,孔缘渐变齿状。多寄生于赤松或马尾松的根部,深入地下20~30厘米,松林附近常有生长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
茯苓选购保存

以体重坚实、外皮呈褐色而略带光泽、纹路深、断面白色细腻、黏牙力强者为佳。 应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,并防潮、防寒、放热、防霉。